永磁技术专题
基于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电流的精确计算 李益丰;彭俊;符敏利;陈致初;史俊旭1-3
永磁电机轮毂直驱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陈国胜;肖梯;陈喜红;龚晓彬;陆正刚;王文斌4-7
基于热网络的全封闭风冷永磁电机温升分析 吴江权;梁进学;杨金霞;李华湘;陈致初8-11+124
动态消息
中国企业专利奖排行榜发布 中国中车位居第二位 朱一迪7
中国首台永磁直驱转向架装车试验成功 朱一迪7
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载客运行 朱一迪42
我国首列超级电容储能低地板有轨电车下线 朱一迪50
大连电牵公司配套的全球功率最大窄轨内燃机车登陆南非 朱一迪54
中国中车发布首列导轨电车 朱一迪75
《机车电传动》编辑部声明 80
长株潭城际铁路2016年底将开通运营 中车时代电气提供列车“大脑与心脏” 朱一迪84
中国首列空铁列车在中车浦镇公司正式下线 朱一迪90
马其顿动车组网络软件通过国际级安全认证 朱一迪113
研究开发
高速列车车体与动力包设备耦合振动分析 王晨;徐凤妹;许自强;马卫华12-16
机车车载谐波治理装置的研制 章志兵;张志学;黄超17-21
近似模型技术在高速动车组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杨阳;李芾;李金城;黄运华22-26
带径向机构的铰接式单轴转向架独立轮对导向特点分析 付彬;罗世辉;刘晓宇;唐阳;马卫华27-31
基于不等宽结构的混合型悬浮装置的研究 金森;刘国清;余思儒;唐德义32-34
变刚度牵引球铰的特性研究及应用优化 柳禄泱;白书欣;程海涛35-38
动车组故障编码规则标准研究 徐力39-42
基于FRFS2100XSL的悬浮控制电源研制 刘华伟;汪雨;郭育华43-46
不同FE建模方法对疲劳强度分析结果影响的对比研究 曲文辉;米彩盈47-50
电力机车牵引电机通风系统比较 武学良;刘银涛;郝占红51-54
基于闭塞时间模型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研究 汤永;李辉;张涛55-58+119
无线重联模式下SS_(4G)和SS_(4B)电力机车特性控制一致性设计研究 刘海涛59-62
机车牵引主电路接地检测回路共模电压研究 倪大成;应婷;张宇63-67
LKJ数据转存器的改进设计 徐苏强68-70
城市轨道车辆
基于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的地铁列车时刻表设计方法研究 贺德强;王合良;谭文举;苗剑71-75
跨座式单轨车辆空气弹簧失效对行车安全性能的影响研究 杜子学;曹丹婷76-80
架控式牵引系统在城际动车组中的应用 李仕栋;陈乐恒;符建民;张健81-84
电磁力对直线电机地铁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 刘高坤85-90
重庆地铁列车牵引系统与制动系统的配合分析 黄显武;张宾;毛康鑫;王龙91-94
基于均值法的地铁网络通信配置方案设计 董利芳;穆俊斌;张闯;朱忠超;高兴华95-97
地铁列车制动距离及制动减速度相关问题研究 张兴宝98-101+109
试验检测
LDRA TestBed在CTCS2-200C扩展单元软件测试中的应用 周永健;范明;张淼;赵东旭102-106
运用检修
CRH2及CRH380A型动车组自动降弓原因分析 任广慧107-109
南京宁天城际线车辆压敏电阻和续流回路故障分析 何玉琴;张勇110-113
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车站侧进直出控制分析及改进 廖继勇114-115
地铁车辆紧急制动响应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贺震;方舟116-119
广州地铁3号线RLS-E2型车门的维修及故障分析 赵伟龙120-124
|